江西中部一次大暴雨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初步分析
编号:50 稿件编号:28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8 14:09:52 浏览:27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摘要:2019年6月6日至6月10日江西发生了一次持续的大暴雨过程,此次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6月7日之后雨带呈西北-东南向。使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Black-Body Temperature)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6月7日以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维持的“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下,高空西北气流、低空西南急流、沿海大槽、上游移来短波槽和近地面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尺度云团不断生成于赣西地区中部的罗霄迎风坡附近,云团生成后,受沿海大槽阻挡而移速缓慢,与系统性云团合并造成江西中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对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可知,真实的地形能模拟和再现“6.7-6.10”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过程;湘赣分界的罗霄山脉地形对特大暴雨的强度有实质性的影响,降低罗霄地形高度试验导致降水明显减少。在罗霄地形有利抬升作用下,对流系统在地形附近不断生成并持续向东移过江西中部,是影响暴雨的重要原因。
 
关键字
暴雨,数值模拟,高空西北气流,沿海大槽,山脉地形
报告人
刘雅楠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雅楠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